飼養和善待寵物,其實是人滿足自身精神需要,珍視自我精神空間的表現。當代人在精神重壓之下,以寵物為伴,不失為一個選擇。
盛寵時代的寵物經濟,美國寵物一年花掉340億
寵主對寵物寄托感情,照顧無微不至,反映了一種社會潮流。不僅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,而且很多人把它們照料得無微不至。今年美國人為寵物花的錢估計有340億美元,扣除通貨膨脹因素比十年前上升了68%。這個產業似乎永遠不會衰退,盡管有人一度認為它已經達到了頂峰,但現在人們預測未來幾年里它將以每年超過6%的幅度遞增。它已經令玩具銷售額(200億美元)和糖果銷售額(240億美元)相形見絀。
據消費產品和服務趨勢報告說,增加快的購買寵物的人群是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父母,還有不愿意建立家庭但希望找個代替品的年輕人。因此,美國83%的寵物飼養者自稱為寵物的“媽媽”或“爸爸”,6600萬人為自己的貓或狗買圣誕禮物,2300萬人為他們的寵物過生日,這些都不足為奇。
寵寵物就是寵自己
寵物們現在獲得了主人的千般寵愛。邁爾斯說:“動物現在吃得更好、穿得更好,壽命也稍微延長了。”一項調查表明,在寵物食品市場的130億美元銷售額中,高級寵物食品占了37%,到2008年可望達到41%。10年前,這個市場還充斥著廉價的超市品牌,高級食品僅占一小部分。
約翰•布拉克斯頓和戴維•布拉克斯頓說,在他們父輩的年代,只有獸醫可以給寵物開特種食品。如今他們的商店里很有多維生素咀嚼片和各種為有著“敏感皮膚”或“敏感腸胃”的狗而設計的專門產品。高級寵物食品制造商還推出了一些食品,號稱能幫助貓排出胃里的毛球、減少狗的牙垢、牙斑和難聞氣味,抑制關節炎,預防糖尿病和腎病。
這引發了一個問題:這些到底是為了寵物,還是為了主人?
邁爾斯說:“人們總是把對自我的感覺和在生活中的需求投射到寵物身上。對高級寵物食品的狂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美食的向往。無微不至地照料寵物可以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。”
寵物=衣食父母
HartzMoutain的首席執行官羅伯特•迪瓦恩說:“如今,人們對新功能和新理念的需求是沒有止境的。”他的下一個目標是研制互動式玩具,能夠在主人上班時緩解寵物獨自在家的無聊和孤獨感。一家公司已經發明了一種DVD碟,讓貓去追逐電視屏幕上的麻雀,跳捉飛翔的海鷗,捕撈水中的魚。
對獸醫來說,這是生意紅火的時期。《寵物商業》雜志上一份研究報告指出,2000年平均每只寵物貓看獸醫1.6次,僅僅兩年后,他們看病的次數就增為一年2.3次。
同期,養狗者去看獸醫的平均花銷也從196美元上升到263美元。
美國的寵物行業充滿了還沒有被抓住的商機。在瑞典,57%養狗者購買了寵物保險。在美國,寵物的癌癥治療費用可高達5000美元,但只有2%的養狗者買了寵物健康保險。
律師也沒有錯過這個時機。美國寵物產品制造商聯合會主席羅伯特•韋泰雷警告州議員,不要把人和寵物的關系從財產所有權變為不倫不類的監護權。例如,加利福尼亞和羅得島正在這樣做,但這可能令寵物領養和銷售牽涉到法律責任問題。
但目前這只是出于感情。貝克爾醫生說,我們下班時感覺“疲憊不堪但一息尚存。我們不希望的就是再跟人打交道。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另一半心情如何,更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否關心你在不在家。但是你的狗會像歡迎基督再次降臨一樣迎接你回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