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日至4日,濟南國際會展中心,一個特殊的展覽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觀。展覽會上的展品價格從萬元至數千萬元不等,它不是珍奇古董,也不是名表豪車,而是被譽為中華神犬的藏獒。
15元的門票沒能阻止市民觀看藏獒的熱情。展廳內,工作人員不時用大喇叭高聲提示,“大型犬類危險,請勿靠近或引逗。”
“中間這只值多少錢?”“1000多萬元。”
“兩邊的呢?”“500萬元。”
這樣的價格無疑令很多人望而卻步。幾位市民告訴經濟導報記者,太貴的買不起,幾萬塊錢一只的可以考慮買回家當寵物玩玩。
3000萬元!這是展覽會上價碼貴的一只藏獒。該獒的主人、中國藏獒俱樂部副主席高建超告訴導報記者,精品藏獒因數量極少而顯珍貴,因此其面向的群體大都是高端客戶。“玩藏獒的人基本上都是拿閑錢來玩玩,但初期投入就要幾百萬元。因此,真正的藏獒愛好者身價至少要千萬元以上,指望它作為致富手段并不合適。”
高收益伴隨高風險
高建超表示,這只名叫連勝的藏獒是他在2006年以2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購得的,在去年濟南的一次展會上,有人即估價3000萬元。“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中國藏獒展覽會上,連勝得到369分的高分,單項指標均達90分以上,被評為特A級藏獒,這在全國也沒有幾只,這樣的藏獒已經不是價格能夠衡量的了。”
他向導報記者表示,藏獒很多,但精品并不多,真正喜歡藏獒的人會苦苦追尋精品藏獒。也正因為如此,連勝作為種獒,配種一次就要收取20萬元。
勇猛、聰慧、忠誠……伴隨著藏獒知名度的提升,藏獒的商業價值幾乎被挖掘到了極致。從1999年起,大量養殖戶紛紛跟風養殖藏獒,資本的涌入導致需求量猛增。但在獒價飆升的同時,藏獒養殖的風險也在無形中悄然孕育。
“它的基因不穩定,需要有經驗的人給予合理搭配才能繁衍出優秀的后代,后天還需要精心喂養,因此極好的藏獒很少也很貴,但價格基本穩定。”而市場上充斥的質量不一的藏獒,價格從幾千元至數萬元不等,盡管滿足了部分人的藏獒癮,但也使整個市場的風險日益加大。
高建超說,2002年時他對藏獒還不了解,第一次花2萬元買了兩只,后來逐漸喜歡上了這種大型犬。但在2006年,高建超以90萬元的價格買的一只藏獒,在一次比賽中第一輪即遭淘汰,這讓他頗感懊惱。為此,他還曾遠赴西藏尋找好的藏獒,結果也沒能如愿。“頭兩年算是交了昂貴的學費,后來才把成本慢慢收回來,現在能掙錢了。”
高建超并非個例,知名的田徑教練、現已是中國藏獒俱樂部主席的馬俊仁也曾經走了一段彎路。
藏獒“泡沫”
讓人意外的是,價值動輒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藏獒,并沒有給指望其一夜暴富的養殖者帶來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益。高利潤刺激下匆匆加入的養殖者過度投機,導致藏獒市場出現“泡沫”,隨之而來的便是市場價格的急劇下滑。
前來參加展會的藏獒養殖者李先生告訴導報記者,2006年初,藏獒市場一改持續6年的漲勢,開始大幅下滑,至當年年底,藏獒幼犬市場價格從2005年高峰時的每只約4萬元暴跌至約1.6萬元,降幅達60%,成年犬均價也從每只約10萬元暴跌至5萬元,整體市場交易量下降約70%。不少高點進入該行業的養殖者有許多藏獒賣不掉,短期內難以收回成本。
2007年上半年,市場延續了上年的頹勢,交易價格及交易量進一步下滑,是什么導致藏獒價格暴跌呢?
一方面是養家眾多、競爭無序,一方面則是自然環境變化導致的種群減少。但是,導致藏獒價格下滑的更關鍵因素,則是藏獒被作為優良父本隨意交配、任意買賣,質量參差不齊的藏獒極大影響了市場。
為加強中國藏獒的管理,保護藏獒資源,我國畜牧主管部門專門制定了《中國藏獒純種登記管理暫行辦法》,對藏獒的等級評定、登記辦法等做出了明確規范,從而使市場能夠有序發展。
有專家表示,在藏獒的商業味越來越濃的時候,除了保護養殖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外,更應該為保護這個物種作出努力,只有建立純種藏獒的評定標準,有序開發利用藏獒資源,才能從根本上保護這個稀有物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