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吸蟲病又名肺蛭病,由于病原體屬于并殖吸蟲屑,故又稱并殖吸蟲病。并殖吸蟲種類很多,其中常見的為衛(wèi)氏并殖吸蟲,寄生于犬、貓的肺臟、胸膜和氣管中;主要流行于浙江、臺灣和東北地區(qū)。在廣東、四川、江西和貴州等省還發(fā)現(xiàn)一種斯氏并殖吸蟲,通常寄生于皮下結節(jié)中,較少侵害肺臟。
[病原及其生活史]
衛(wèi)氏并殖吸蟲呈暗紅色,長7.5~16毫米,寬4—8毫米,背面隆起,腹面扁平,很像半粒紅豆.蟲體常成雙寄生在肺組織所形成的囊里,蟲囊與支氣管相通。蟲卵隨宿主痰液被咽入消化道,通過糞便排出,在水中孵出毛蚴,侵入第一中間宿主淡水螺體內分裂繁殖,經(jīng)過胞蚴、雷蚴各發(fā)育階段,后發(fā)育成為大量尾蚴。由螺體內逸出,侵入第二中間宿主(蟹或蝲蛄),變?yōu)槟因省H⒇埑粤撕心因实纳幕虬肷男坊蛭|蛄,便在小腸里破囊而出,穿過腸壁、腹腔、膈肌與胸膜一直到肺臟,然后發(fā)育為成蟲。
[診斷要點]
常見的臨床癥狀為咳嗽,并可伴有咯血,氣喘,發(fā)熱和腹瀉,糞便為黑色。結合臨床癥狀和流行病學資料分析,于痰液和糞便中檢出蟲卵便可確診。
[防治措施]
第一,應用吡喹酮驅蟲,用量為50毫克/千克體重,口服,連用3~5天?;蛴昧螂p二氯酚,用量為100毫克/千克體重,口服,每日或隔日給藥,10~20個治療日為一個療程。
第二,在本病流行地區(qū),應禁止以新鮮的蟹或蝲蛄作為犬、貓的飼料。